• 市医保定点单位
  •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公益项目定点医院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员单位
  • 敬老工作先进社区单位
  •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员单位
  • 诚信创建企业
  • 上海市价格协会团队会员
  • 党建工作示范点
  • 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治疗方法是什么

    文章来源:上海徐浦中医医院脾胃专病 上传日期:2018-11-20

      患上慢性胃炎之后,治疗调养是慢性胃炎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慢性胃炎不但要使用药物治疗更需要注意保养才能彻底治好,当然没有慢性胃炎的人也也需要注意日常养胃,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胃还可以防止慢性胃炎等胃病症状。引发慢性胃炎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胃部粘膜组织被破坏导致胃功能降低造成的,所以治疗慢性胃炎日常调养是关键。

    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治疗方法是什么
      通常的,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对于患者而言,经常的会出现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常常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及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委不固定,轻着间歇性隐痛或钝推、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续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生活中,治疗该病的时候,应该要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因素。要心胸开阔、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体力活动,忌烟酒、节制饮食,做到少量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硬、油炸的食物。不吃生葱、生蒜、辣椒、姜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治疗慢性胃炎

      (1)一般治疗:

      慢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 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

      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 症状。

      (3)抗幽门螺旋菌治疗:

      慢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羟氨苄青霉素胶囊;呋喃唑酮。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

      (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粘膜屏障,。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STEFANIWSKY认为胆汁中对胃粘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胆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胆汁酸以胆酸和去氧胆酸为主,UDCA仅占1%。

      服用UDCA,胃液内胆汁酸以UDCA为主,而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减轻后两者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 ,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5)加粘膜营养:

      合欢香叶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强胃粘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

      通过上述对“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治疗方法是什么”一些介绍,可以看出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适与痛苦,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所以慢性胃炎患者发现自己患有慢性胃炎这种疾病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拖延疾病或者长时间不对疾病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疾病加重或者并发症的产生
    文立坤
    文立坤

    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臭、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详细】

    王宏伟
    王宏伟

    从事胃肠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急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详细】

    医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4091号(11号线6号口出或6号线2号口出200米)

    电话:021-6685 6666

    公交车:乘955、632、973、583、978路到凌兆路上南路站下车

    地铁:乘6号线上南路站下车(2号出口)或 乘11号线三林路站下车(6号出口)

    上海胃肠医院,立足中医,突出特色,中医调脾胃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6020585号-5

    医疗备案:沪卫 (中医) 网审 [2014] 第20013号